首页 > 协会动态 > 协会动态

协会动态

"乳腺健康100问"公益科普专栏连载(二)
时间:2023-10-23  人气:747

微信图片_20231023103125.png


640 (5).jpg

主讲人:刘运江

二级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河北省中青年突贡专家,河北医科大学外科学学科带头人。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形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北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河北省肿瘤微环境与耐药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副院长。

分讲人:程成、曹淼、李静平、张庚、张彦收、吴尚、杨超、王丽、孙建娜、张硕、刘佳妮、马祥敏、刘学良、任晓菲、史超、张玮芳、张香梅。
世界乳腺癌防治月公益科普

刘运江教授:治疗乳腺癌,我们一直在路上

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近些年的确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达国家的研究数据告诉我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步、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的同时,一些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对广大女性而言,乳腺癌发病率远高于男性。在我国,乳腺癌约占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类疾病的7%-10%,发病率为十万分之四十左右。

恶性肿瘤重在预防,我国传统医学也非常重视“治未病”的理念。定期体检能够及早发现乳腺疾病。乳腺癌最常见的表现是乳房里面摸到肿块,有不少患者最初感觉自己得病,是在洗澡时摸到或者自我检查时发现肿块。除了每1-2个月做乳房的自我检查外,有条件的女性朋友,建议每年到正规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不仅是检查乳房,对其他常见疾病,也能做到及时发现和预防。

乳腺在女性的不同生理阶段,有相应的结构变化。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除了专业医生的体格检查,还有相应的影像学辅助检查项目推荐:20-40岁的女性,推荐每年做一次乳腺彩超;40以上、70岁以下的女性,推荐每年做一次乳腺钼靶检查,乳房腺体致密型的,还可以钼靶片与乳腺彩超结合;70岁以上的女性,可选择每2年做一次乳腺钼靶检查。

当前,国家放宽了生育政策,也为乳腺疾病的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哺育宝宝是乳腺的重要功能。怀孕和生育后的哺乳期,是成年女性乳腺生理结构变化非常显著的两个时期。建议备孕的女性,在怀孕前做乳腺体检。怀孕之后体内雌孕激素水平与非孕期差别明显,这个时期如果乳腺有肿块,生长速度相对快,建议尽早咨询乳腺专科医生如何处理。孕期和产后更要做好乳房的定期体检和保健。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孕期和产后女性保健服务系统,处于孕产期的女性,可以从社区、妇幼保健以及医疗机构,获得并咨询有关的防治和保健知识。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可能不少人听说过周围有人患病,或者一些女性朋友正在接受治疗。作为一名医生我想说,得了乳腺癌也不用恐慌和沮丧,早期乳腺癌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即使是中晚期乳腺癌患者,在医疗领域肿瘤规范化诊疗体系的保障下,也能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当前,乳腺癌已被越来越多的医生认为是可治疗、可控制的慢性疾病。在全球乳腺癌防控从业者和广大患者的共同努力下,相关治疗手段和治疗药物更新和进步很快,显著提高乳腺癌临床疗效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效控制疾病、保持健康,不仅仅是医疗技术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都建议提高疾病防控意识,不断更新卫生科普知识,提升健康理念。肿瘤是伴随人口老龄化和经济进步的慢性病。我们坚信,全社会携手同行,必将战胜疾病,拥有健康和平安的生活。


每年10月是“世界乳腺癌防治宣传月”,10月18日被定为“世界乳腺癌宣传日”。在此之际,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形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北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河北省肿瘤防治联合会执行主席、河北省肿瘤微环境与耐药重点实验室主任、拥有近40年从医经验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刘运江教授为大家分享他对乳腺癌防治相关的一些建议和感受。

刘运江教授乳腺健康科普团队简介:

640 (6).jpg

李静平

硕士研究生,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整形外科主治医师,乳腺外科学专业博士在读。
1、如何早期发现乳腺癌?
定期的乳房自检和肿瘤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乳房检查时需要关注乳房形状、大小改变,乳房皮肤改变(橘皮样变、皮肤溃疡、卫星结节、炎症改变),乳头溢液(非哺乳期的乳白色、黄色、棕色或血性液体),乳头改变(表皮糜烂、破溃或湿疹样变,乳头凹陷、偏歪等),新发的乳房无痛性肿物和异常肿大的区域淋巴结(腋窝或锁骨上肿大淋巴结)。其中无痛性乳腺肿物、酒窝征、橘皮征等可作为乳腺癌的信号。20岁以上女性进行每月1次的乳房自检可在第一时间发现上述任何异常变化并及时专科就医,从而得以尽早发现无症状乳腺癌。针对40岁以上女性进行定期的乳腺癌筛查(专科查体及超声、钼靶等影像学检查),针对乳腺癌高危人群进行更早、更频繁的肿瘤筛查,同样可以实现早期发现乳腺癌的目的。
2、哪些年龄段的人容易发生乳腺癌?
女性乳腺癌有两个高发年龄段,分别为45-55岁和65-75岁。一般20岁前乳腺癌发病较少,20岁后发病率逐年上升,到更年期前后因开始出现内分泌失衡,联合其他致癌因素使得45-55岁成为第一个乳腺癌发病高峰。之后随着年龄继续增长,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视功能逐渐减弱,导致乳腺癌发病率再次回升,到65-75岁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我国女性乳腺癌的高发年龄段是45-55岁,比西方人早10年,而且近些年我国乳腺癌发病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35岁以下年轻乳腺癌约占15%,未成年乳腺癌患者亦时有出现。
3、为什么要进行乳房的自我检查?
因为乳房属于体表器官,通过日常自我检查熟悉乳房的平日状况,一旦发生任何异常变化,可及时引起注意并进行专科就医,从而争取最佳治疗时机。这种定期的乳房自检属于肿瘤的二级预防措施,有助于在最早期发现无症状乳腺癌,而早期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95%以上,即越早发现乳腺癌,保留乳房的几率越大,转移、复发的风险越小。这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良好的生存预后,同时可节省医疗费用、减轻经济负担,做到乳腺癌的“三早”防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也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最有效的策略。
4、什么年龄开始乳腺自检或医院检查呢?
针对一般人群女性,20-39岁每月进行1次乳房自我检查。40岁开始推荐定期到医院进行乳腺癌机会性筛查(包括乳腺专科查体及超声、钼靶等影像学检查),频率为每年至少1次;针对乳腺癌高危人群(有明显乳腺癌遗传倾向者、既往诊断为乳腺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既往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者等)可将医院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40岁之前,频率为每6-12个月进行1次,以期尽早的发现癌前病变者及无症状的早期乳腺癌。
5、乳房的自我检查有哪些步骤?
月经规律的绝经前女性在月经来潮后7-14天期间,体内激素水平较低、乳房相对松弛、比较容易触摸到病变,因此也是乳房自我检查的最佳时间。乳房自检要选择在光线良好的环境下进行,第1步,看一看,在镜子面前脱掉内衣、双手叉腰站好,仔细观察镜子中双侧乳房是否是平日大小、形状和颜色?是否有肿胀、凸起?是否有酒窝样内陷?是否有皮肤橘皮样变?是否有乳头凹陷?然后上举双臂,再次重复上述观察。第2步,摸一摸,保持站立姿势,右手上举抱头,用五指并拢的左手指腹检查右侧乳房,从乳头开始沿顺时针平推着触摸乳房3-4圈,切记动作轻柔、不要抓捏,检查是否能摸到乳房肿物。同理触摸检查对侧乳房。另外,可在平躺后再次采用上述手法进行乳房检查,以便更容易摸到乳房下象限及深处的肿物。第3步,捏一捏,轻轻用拇指和食指挤压双侧乳头,看看是否有溢液、溢血。通过以上看、摸、捏这3步即可完成乳房自检,但因检查手法及经验等问题,自检具有检测率较低的局限性,一般普通人只能触摸到2cm以上的肿物,较小的病灶还需经验丰富的医生查体和影像学检查才能发现。当乳房自检发现肿块后,不必惊慌失措,应及时请乳腺专科医生行进一步的检查诊断。
6、什么是“酒窝征”和“橘皮征”?
在临床体格检查时,乳房皮肤上局部凹陷出现类似酒窝的形态即是“酒窝征”,多数因为肿瘤组织侵及乳腺腺体间的乳房悬韧带(Cooper韧带),导致悬韧带短缩、牵拉肿瘤区域皮肤使其产生凹陷,形成类似酒窝的形态,因此称为“酒窝征”。“橘皮征”是由于乳腺肿瘤侵及、阻塞皮下淋巴管网,造成皮下淋巴液循环障碍或回流受阻,继而引起乳房皮肤水肿,但因毛囊处皮肤与皮下组织紧密相连,导致水肿的乳房皮肤在毛囊处形成密集分布的点状凹陷,出现类似橘皮样的皮肤形态,因此称为“橘皮征”。“酒窝征”和“橘皮征”这两种皮肤改变均是乳腺癌的典型临床体征,出现时需要及时专科就医。
7、乳头内陷是癌变前兆吗?
乳头内陷是指乳头不凸出乳晕表面,甚至凹陷于乳晕之中呈火山口样的一种乳头畸形,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凹陷的乳头容易存污纳垢而诱发乳头乳晕炎、乳腺炎等疾病,而且重度乳头内陷可能丧失哺乳功能,因此可根据乳头凹陷程度进行牵引矫正治疗或整形手术。







  • 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 @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09022714号
  • 联系电话:0311-86906809
  • 办公邮箱:hebyyhh2005@sohu.com
  • 办公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裕华东路179号 邮编:050031 技术支持:博健科技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