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信息

行业信息

行业信息

原为带量采购中标了,苦日子就结束了,没想到是开始
时间:2019-07-17  人气:2433

专栏作者/Joe

心理咨询师,正经的医药人,希望用不正经的文章来引领行业人思考。

近日有小伙伴问我跳槽的事,想听听我的建议。

我很惊讶,心想你不都4+7中标了吗,怎么还跳,没听说你们有什么大的变动啊!

原来带量采购中标以后,公司虽然没有明面裁员,但是团队内部整合就没停过。

在一线城市,以前是6个团队,现在是2个团队了,公司用贬低员工价值的方式,例如:说你工作不努力、不适合这个岗位、现在能达成都是因为公司中标了以及其他的方式打击员工工作积极性,让员工自我贬低,产生负面情绪,从而员工就自己找工作了。

Joe哥的小伙伴正是如此,公司管理层经常打击一线销售,中标以后经常强调现在能达成是因为政策原因,没一线销售什么事。

经常开会,过生意计划,时时刻刻不忘记否定员工的价值。他们的目的也确实达到了,团队内部人心浮动,公司的员工无心工作,不是已经跳槽了,就是在外面面试工作,陆陆续续走了好多人,这样的裁员方式特别伤士气,但真的省成本。

但长远来看,对一个企业的形象影响还是很大的。

就像在外企离职大家一般不担心垫的钱报不回来,但在很多国企,真的,说多了都是眼泪......

真的都是好多人的血泪史,所以在国企很多人有离职打算了就不会在垫钱了!身边有太多国企朋友和我说不敢离职,怕钱拿不回来!更惨的是公司以各种理由让吐钱,不给公司钱就不给离职证明.....

Joe哥在这个行业也有段时间了,见过很多种裁员方法,说实话还是外企的裁员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直接谈赔偿。

前一阵Joe哥的一位小伙伴在P司试用期还没过就赶上了团队优化,都给了满意的赔偿金。试问哪家公司会给试用期的员工赔偿金呢!我之前的文章也写过外企的赔偿政策,相对来说比较人性化了!

外企的医药代表持续动荡

除了上半年外企很多掉标的团队被打散整合之后,大家都以为那是一个结束,对于公司的确是一个阶段性的结束,团队整合完毕,人员架构也基本调整完毕,该裁的裁,该招的招。但是对医药代表来说却只是一个开始,是蝴蝶效应。

虽然公司的架构、团队人员基本调整结束,但医药代表的心理调整并未真正的结束,人们对掉标产品的持续悲观,对自己岗位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对普药产品的信心,都造成了个人职业生涯的动荡。

我的一位外企的朋友是在某大外企的掉标品种团队,起初公司内部调整,他们团队都扛过来了,几乎没有重大的人员变化,虽然销量有些影响,在带量采购执行之初,医院还是没有执行的那么彻底,所以他们的压力感受不算太大。同时他们的老板确实也不错,大家很齐心,相信老板能带他们挺过困难时期,愿意选择留下来一直坚持。

但随着带量采购的深入执行,以及医院来自带量采购任务的压力,他们越来越难做,在带量采购执行一段时间之后,团队开始进行了调整,毕竟业绩越来越难看,有的人离职了,也有的人内部调岗了,团队基本快散了。

这么好的一个团队说散就散了,其实Joe哥都感到可惜。如果换成是市场问题,不是政策问题,他们这个团队一定能扛过去。但在历史的大潮面前,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结局开始也就注定了。

中标的国企也挺惨

我原本就在带量采购实施以前,写文章预测过中标企业的处境。由于是以价换量,虽然市场扩大了,但单位产品利润明显下降,很多产品跳楼价都不足以描述,简直是来自大气层以外的跳球价。

同时由于销量有保证,所以Joe哥更坚持中标以后,一线销售会被裁员。但年轻的老板给Joe哥上了一课,我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局。那叫裁人,不叫裁员。裁员都是公司出面谈判给赔偿的,但裁人的话就是完全不是一个意思,手段更是千差万别。

文中我开始部分提到的朋友以及他们的同事几乎都是被逼走的。所以这也是很多年过去了,外企即使在国内不像以前好过了,但是绝大部分人还是首选外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分手的时候,外企真的是舍得花钱,不会舍不得这点分手费,还有惦记那点报销款。

记得以前公司裁员的时候有的同事没被裁感觉很可惜,错过了暴富的机会.........

所以,现在Joe的建议是,无论什么品,中没中标,如果进了带量采购的目录,就要慎重考虑,因为这里面的风险远远大于未参加带量采购的品种。


  • 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 @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09022714号
  • 联系电话:0311-86906809
  • 办公邮箱:hebyyhh2005@sohu.com
  • 办公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裕华东路179号 邮编:050031 技术支持:博健科技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