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运行情况
(一)指标完成情况
1.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
11月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2.9%,1-11月份累计同比增长6.8%,低于全省工业0.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医药制造业(-6.0%)12.8个百分点。
2.营业收入增速放缓,利润增速下降。
1-11月份,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471家,较上年末增加43家,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6%,较上月增速下滑0.6个百分点。细分行业实现五升五降,增速较快的是中药饮片加工和兽用药品,营业收入分别较同期增长了42.8%和12.2%。对行业贡献较大的是中药饮片加工,贡献率81.7%,拉动行业增长4.6个百分点。
1-11月份,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降低5.4%,降速较上月扩大3.5个百分点。细分行业中,只有中药饮片加工和化药制剂利润同比分别增长了69.7%和21.7%。化药制剂利润占行业比重六成,拉动行业增长10.2个百分点。化学原料药利润同比降低38.7%,生物药品制造和制药专用设备亏损,利润同比分别下降了139.5%和703.3%。
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62.2元,同比增加3.8元;医药工业整体营收利润率13.8%,同比减少1.6个百分点,除化药制剂和中药饮片同比分别提高3.1和0.6个百分点外,其它子行业均有不同程度减少。
3.运行特点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年初新冠、流感等防治所需的解热镇痛药、抗病毒药、部分中成药的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一季度行业主要指标增速较高,随着疫情恢复常态后,市场需求回落,相关药品销量减少,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大幅回落。二是受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影响,出口交货值同比降低18.4%。化学原料药的出口量和价格同比大幅降低,出口交货值同比降低了16.9%;中成药和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出口大幅下降,分别较同期降低了93.9%和39.0%。三是企业分化严重。龙头企业虽然保持了增长和盈利,但增速有所放缓,同时经营困难的企业在增多,1-11月规模以上企业亏损112家,较上年同期增加22家,亏损面23.8%,亏损额同比增加187.3%,其中,化学原料药亏损面均达30%,亏损面超30%以上的还有,兽用药品、生物制品、卫生材料和制药专用设备。四是部分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从国家集采到地方联盟集采,药品集采范围持续扩大、种类增多,新进品种和续约品种都出现不同程度价格下降。我省化药制剂企业同质化较严重,竞争激烈。随着国家基采的常态化执行,药品价格下降将是主基调,仿制药企业也将面临重新洗牌。
(二)主要产品产量
1-11月份,化学药品原药累计同比增长9.8%;中成药累计产量同比增长19.8%;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累计产量同比增长48.6%。
(三)企业用电量情况
1-11月累计,医药制造业用电量较同期增长12.1%,其中,中成药生产同比增长24.7%,化学药生产同比增长10.4%。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2.2%。
二、投资情况
1-11月,医药制造业在建项目同比减少2.7%,完成投资同比增长49.1%,其中技改项目同比减少-9.4%,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3.9%。
1-11月,在建亿元以上项目同比增加10.0%,完成投资同比增长72.6%,其中技改项目同比增加3.8%,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0.8%。
三、行业运行走势
在政策环境方面,国家密集出台了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促进整体经济企稳向好。医药方面,相关部门出台多项政策措施鼓励药品研发创新。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加快创新药上市许可申请审评工作规范(试行)》,优化审评流程,缩短了部分创新药审评时限;发布了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临床试验设计、试验实施、获益-风险评估三个技术指导原则,鼓励企业开发更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药,避免靶点和适应证“内卷”。医改各项任务深入推进,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医保谈判品种的续约规则进一步细化,有利于创新药保持合理价格。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第二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涉及30个临床常用的大品种,对这些品种的合理使用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市场环境方面,国际市场环境更趋复杂,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在行业整体增速下滑的背景下,企业经营分化更为严重,多数企业仍保持了增长和盈利,但同时经营困难的企业在增多。医药领域反腐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短期对部分药品的推广和销售造成一定影响,但是,长期看,医药反腐有利于推动医药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企业良性公平竞争,降低销售费用、增厚企业利润。
|